网站首页 >> 公开信息内容

大庄镇:锣飞虎跃震天响 非遗古韵传四方

索引号:wtgdly -/2024-0820002 公文目录:公共文化服务 成文日期: 文章来源: 文  号: 发文日期:2024年08月20日

大庄镇素有“仙鹤古镇”美誉,被命名为“省级历史文化名村”,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相遇交融,成就了历史文化、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的多元文化聚集地。以洒利黑“正月十五”祭虎、麻栗树“六月二十六”火把节为代表,大庄镇在保持传统民俗的同时,不断注入时代新意,把非遗项目融入民俗节庆活动,成为了富有浓厚文化特色的符号。

古时,每逢节日或喜事,大庄的彝族群众就拿出家中的铜锣,围火敲锣打跳,狂欢达旦。如户与户相隔一段距离,或村与村有田地相隔,也要在田边地垴跳上一场,以此来安顿五谷之魂,祈求粮食丰收。这样的习俗经过千百年传承保存至今,在不断创作中得到全新的演绎,在节庆活动时给群众带来一场场热闹喜庆的非遗民俗盛宴。

大庄镇麻栗树是彝族罗婺支系聚居地,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八,有“跳六月”活动。大锣笙是彝族先民遗留下来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兼有的原始图腾舞蹈,由18名中青年男性代表组成队伍,用颜料画虎脸、画虎纹,表演彝族生产生活的内容。“送火神”之前,毕摩会在广场上祈福,踩犁头、舔犁头。表演时手持蛇龙和布谷鸟的两个大神,队伍鸣锣起舞,锣声变幻不定,内容为祈福驱邪。每年附近村镇举办节日,大锣笙表演必不可少,已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喜闻悦见的节目。

在大庄镇洒利黑村,有一个彝族支系称老虎为“倮马”,自称“倮倮”即“虎族”。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,是“倮倮”支系一年一度的“虎节”即“老虎笙”。

来源:大庄镇